「在短短幾分鐘的舞台上,囊括了自己的一切,很可怕、很莫名其妙吧?」
「那老師為什麼還要繼續彈琴呢?」
「因為在前方,存在著能將之一筆勾銷的瞬間。煩惱著、吶喊著、痛苦著,不斷掙扎的幾個月,會有得到所有回報的瞬間。在將音樂傳遞給眾人的時候、在心與心相互連通的時候,音樂或許會超越話語。我們或許是迷上了那個瞬間,一群無可救藥的生物。」
──《四月是你的謊言》
起初,神創造天地。那裡空虛混沌、一片黑暗,於是神說,要有光──
趴燈驀地打亮,掌聲響起。穿著樸素戲服的孩子們在台上笑得開懷,拉著彼此的雙手,給台下觀眾深深鞠了鞠躬。這是他們第一次在人醫創作劇本、第一次認真地雕琢演技、第一次登台演出⋯⋯這裡是一切的起點。
藝空間、小展演廳、音前,這裡換過一個又一個名字,從稱呼它的方式就能看出一個人的年級。當這裡疊加著新的故事,聽過它前一個名字的人卻也慢慢地離開,不變的是它的寬容。它無私地為台上的人們灑下光芒,即便他們對戲時洩露了些許生硬與不成熟;如同醫院的產房一般,年復一年目睹人們最為青澀的展演,然後送別他們前往更大、更亮麗的舞台。
我也曾迷戀於那樣的光。大一的成果發表會上,我飾演一位記憶漸漸褪去、追尋歷史而不可得的老兵;為了扮老,學長姐們在我頭上撒了不少痱子粉,給我換上唐裝,教我如何緩慢地走路、又帶有一點點跛。那是我在人醫的第一場表演,當布幕拉開、聚光燈唰地亮起,我迎著讓人眩目的強光,心裡的什麼似乎也被點著了。台下數十雙眼睛看著我,但我看不見他們,在那道微熱的光束中,我專心凝視著自己。
從那時起,我愛上了劇場。舞台上的故事真真假假、實實虛虛,但演員必須對自己誠實。排練時,只要把一旁的窗簾拉下,音前就成了一方靜謐的黑盒子;演員在裡頭挖掘著自我,宛如告解般把亟欲吐露、在心裡搔抓不止的意念全數坦白,最後再將萬千思緒化為輕嘆,揉雜在台詞之間。劇場裡沒有謊言。
後來我便在不同的舞台間穿梭。人醫教會我們何謂戲劇,我們開始撰寫劇本、尋找靈感,學著做演員功課,試著融入每一個扮演的角色。從音前那小小的舞台開始,我走入過不同人物的生命裡,或老或少、或憂或樂,有輕如鴻毛有重於泰山。燈光打下,那刻起我成為了另一個人,我是主角,全世界都要因我而悲、因我而喜⋯⋯
神說,要有光,就有了光。可我們並不是永遠都在那道光裡。
劇場教給我們的第二堂課,便是懂得沉潛。升上大二後,我們成為點燈的人,站在觀眾看不到的影子裡,把光打在這一年的主角身上。音前歡迎著新面孔,他們肆意地在此處跑跳、大笑,學習如何在灼熱的光束裡自然地對白,如同去年的我們;我們則取代上一屆的位置,替他們裁縫服裝、操作燈光,在謝幕亮燈的時候給予掌聲。成發後的晚上,我們搬來桌椅和瓦斯爐,在音前裡頭煮火鍋,四十個人在日光燈下擁擠著,氤氳的蒸氣從各桌不時飄出,像家、像圍爐,讓人備感溫暖。也許這就是小家的意義吧?從今以後,觀眾喝采的對象不再是我們,如同承接前一屆讓出聚光燈下的位置,我們終將隱身在陰影之中,奮不顧身地將榮耀與舞台歸諸下一群人,如同父母所付出的愛。
大三那年音前整修,木造的舞台連同大紅色的布幕被拆除、磨石子汰換成美輪美奐的木地板;新裝上的LED燈給予表演者更多的可能,簡約的室內設計則帶有一種現代感。它仍樂於迎接人醫的初生之犢們,只是使用時多了幾分小心翼翼,有些記憶裡的風景也不復存留。
我喜歡現在裝潢華美的藝空間,卻也想念那老舊而溫暖的音前。我想念那走動時會隨風飄揚的痱子粉、想念大一上台前擂鼓般的心跳聲、想念那酸得過頭的白肉鍋,那些深埋在記憶深處的點滴,就像現在藏在隔板後面的大理石階梯,未來的人們也許不再能了解,但它從未消失。
如今我終於到了走下舞台的年紀,不再需要背誦劇本、思考走位,也不再需要待在幕後操控影音光景。然而生活如戲,我們在相異的情境裡說著各自適切的話語、背負著各自應當承擔的義務,有時自在,有時束縛。「我」被切割成不同的樣貌,在眾多角色裡不停遊走切換,無須做任何演員功課,卻也沒有所謂的下戲。人與人的交會太過複雜,每選擇一句對白一種應對,都註定走向不同的發展;作為演員必須誠實,但作為一個人,生活裡卻有好多謊言。
我還留著看戲的習慣,在空閒的週末夜晚,走進另一個靜謐的小盒子中,聽他們講述自己的故事。從演員到幕後、從幕後到觀眾,每一次謝幕響起掌聲之際,就不禁想起幾年前初次的人醫登台:刺眼的燈光熄滅、又重新亮起,觀眾驚喜地鼓掌著,我們拉著彼此的手向台下鞠躬。是啊,我們就是迷上了那個瞬間,超越了舞台的第四面牆、讓觀眾走進我們的故事裡,終於把所有想要傾訴的話傳遞給他們時,那個如嘶吼般卻終究化為微笑的鞠躬,震耳欲聾的寂靜。
今年一月回去看人醫的深度劇,牆角一如既往架起兩組趴燈,大二老人則不甚熟練地操控著。藝空間仍舊沉默地聆聽,台上的新生們是否也將他們希望坦誠的事物寫進戲劇裡了呢?這裡承載著許多你我,那些值得懷念的、不可言說的,隱藏在燈暗與亮起之間的空隙。
燈再次亮起,徑直照向舞台上的人們。
要有光,神說。故事就此展開。

★本文榮獲陽明45周年校慶「陽明九景文學獎」貳獎
★刊登於藝文中心出版之文學獎作品集
【自我介紹】
戲迷,喜歡謝幕時久久不停的掌聲。
【得獎感言】
陽明是個很美麗的地方。
身為作息經常顛倒的社團人,我看過她在白天的鬱鬱蔥蔥,也看過她夜裡的靜謐與含蓄。男三外蜿蜒的柏油路,最適合看早晨的第一道曙光;通往山頂操場的階梯上,看夕陽西沉特別動人。我愛這裡的一草一木,愛這裡與世無爭的氣息,愛她帶有歷史感的刻痕,也愛各處整修後木質色的安定感。
我願繼續用文字記下陽明的每個小角落,那些都藏著我們刻骨銘心的記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