邦邦的日常隨筆
  • 首頁
  • 關於我
  • 白袍故事
  • 陽明紀事
  • 藝文雜思
  • 社會評論
  • 旅行足跡
  • 日常隨筆
PGY日記

歪萬日記8:Burnout

發布者: Kenny Hong 2023-06-12
2023-06-12 412 次觀看
412

聽聞有PGY在急診上大夜班時,因為工作太多而情緒失控,拒絕執行醫囑,被護理師們一狀告到上級。

據總醫師轉述,那位PGY聲稱自己已放了無數管路,卻還要負責加護病房的治療處置、觀察區的醫囑,早上還要抽12管動脈血。他忙不過來直接放棄,讓護理師接手完成他的工作,讓他一早就聽到不少抱怨,主治醫師也前來關心。

我聽完故事後心有戚戚焉,決定把這件事寫下來。一方面我也是個能力不足的PGY,對於事情太多、一下子情緒爆發這件事很能體會;一方面則是事件的後續值得一提。

我無法揣測那人的心境,便來說說自己的故事吧。

■

今年一月的某個週六,是我在G科值的第二個班。那天病房的狀況非常糟糕,病房有五個病危患者,比整個胸腔部還多。送檢查、洗腎、轉床都要醫師陪同,偏偏炸彈四處引爆,高燒、休克、掉血氧,一時烽煙四起。一床有多處褥瘡的病患,溼紗我換了半小時,途中一邊換、病人一邊大便失禁,反覆地把傷口染汙;換到一半,她的血氧突然掉到60%,我只得加快速度且立即給予NRM(非再呼吸型面罩),超怕她在我換藥的時候死掉。

簽床醫師此時不知在想什麼,覺得我在這種情況下還可以接九個新病人。他知道我在忙就不交班,我又要給他們問診開單、又要忙著執行各項處置,宛若地獄般無窮無盡。

傍晚,新的主訴紛至沓來,護理師卻催我去送一床病危患者洗腎。我匆匆忙忙趕到床邊,準備甦醒球和血氧機;此時又有護理師過來跟我說某床突然胸痛,要我過去做張心電圖。

那一瞬間,我的理智線突然斷掉。

「我看起來像有空去做心電圖嗎?」

話一出口,我就後悔了。護理師扭頭就走,我脫下手套,大聲地喊:

「EKG放在哪裡?」
「來這麼久了還不知道EKG放在哪裡?」對方冷冷地回。

我搞砸了,只好開始奔跑,推機器、貼導極、開檢查單和藥囑。護理師邊備物邊摔東西,我心裡很難受,但也知道是自己理虧。事後我向護理師道歉,她問我知不知道送病人跟處理胸痛的輕重緩急,我無話可說,只能承認是自己不對。

⋯⋯雖然那位我護送的病人在隔天過世、胸痛的老伯只是胃食道逆流,但那是後話了。當天最後一位新病人報到是凌晨00:30,我加班到隔天中午寫病歷,又有病人突然昏迷、急性腎衰竭,只好拜託主治醫師前來掃超音波,等她病況穩定才敢下班。失控的情緒來自於失控的工作量,這次我難得對護理師發脾氣,但體會過那種心態爆炸的瞬間後,我僅能猜測那些被批評的人們,或許都是一位瀕臨極限的醫師。

■

最近在U科值假日班,一天進了整整30個新病人、遞了40份同意書。雖然PGY只需要打自己和急診入院的病歷,但光開立檢查、處置和術前用藥,我便忙得心煩意亂。護理師看不過去,打給二線請他來救我,最後還是花了兩小時才開完所有單子,我無法想像單打獨鬥會面臨什麼窘境。那天早上幫20床換藥或拔尿管,又處理了五床發燒、兩床掉血氧、談一床DNR、一床急性尿滯留重放尿管⋯⋯半夜一點半有病人突然喘起來,我便親自到急診跑動脈血、催胸部電腦斷層。一個人扛下U科四間病房,我彷彿重見一月那個崩潰的場景;要不是二線學長前來相助,我恐怕又要得罪另一位護理師。

我很沮喪,這不是健康的工作環境。我想在回饋問卷裡狠狠批評U科,說他們abuse PGY。護理師們流傳著,那位急診的PGY是多麼不負責任,拒絕到觀察區抽血、尿管沒放成功人就跑了,但我能想像那種狀態。「管他哪裡爆炸了,老子不幹了!」那是崩潰到失去理性的狀態。

兩天後我被派進刀房幫忙。這是我當上住院醫師後第一次進刀房,學姊叫我裝手術檯、拆腳架、推C-arm我都不會,她的耐心也愈來愈少。那時候我覺得我好像喪失了某種發言權,畢竟我給別人帶來了麻煩(即使沒人教過我),我是否還有抱怨的資格?入院以來我向醫院反映過許多問題,但從一月那件事開始,我便一直反思:若是其他PGY,他們處理得來嗎?如果他們可以撐住,而我得忙到分身乏術,是不是我自己能力不足?我有權利抗議嗎?

■

急診的那件事還沒結束。在護理師包圍著CR告狀前,學長其實已經收到了PGY憤怒的訊息。了解事情的來龍去脈後,學長仔細分析問題的根源,並具體提出五個可能的改善方案。批評後輩辦事不力很簡單,但他選擇站在PGY的這邊,思考能夠改變的地方。

這就是我想寫出來的原因。


註1:當事人委託澄清,當天尿管放失敗後他原要再嘗試,但被急救室叫回去抽動脈血,因此他請急診加護病房的護理師判斷是否找泌尿科來放,並非是他丟著就跑。當時很多呼吸困難、高血糖、剛接上呼吸器的病人要抽動脈血和做快篩;有五人轉入EICU,他需要放尿管、鼻胃管、打入院病歷等;留觀區更有12支動脈血待抽和27個胸部X光要判讀,同時又有氣切病人需要運送,他實在分身乏術。護理師是後來自行完成,他並無拒絕執行醫囑。因原文觀點來自急診人員,故平衡報導於此。

註2:溼紗換藥(saline gauze dressing / wet-to-dry dressing),用生理食鹽水浸泡紗布後,填塞於潰瘍或有膿傷口,幫助組織復原的換藥方式。臨床俗稱wet dressing,但此詞其實是指在皮膚覆蓋溼布保溼的療法。

一般內科歪萬日記泌尿科
上一篇
宅宅、搖滾、偽音樂文青:快閃銀座Yamaha
下一篇
歪萬日記9:急診室的逐客令

推薦文章

歪兔日記5:醫師的價值

歪兔日記4:宛如地獄

歪兔日記3:執著的迴圈

歪兔日記2:千杯不醉的孩子

歪兔日記1:深夜裡的歌聲

歪萬日記10:血壓藥

歪萬日記9:急診室的逐客令

歪萬日記7:First, do no h...

歪萬日記6:最後的禮物

歪萬日記5:你想當醫生嗎

留言 取消

儲存留言設定

洪邦喻 B.Y. Hong

洪邦喻 B.Y. Hong

我是邦喻,今年28歲,金牛座。
臺北榮總家醫科第一年住院醫師。
國立陽明交通大學醫學系醫師科學家組、
暨臨床醫學研究所碩士畢。

希望自己成為與眾不同的醫生,
喜歡用不同的形式和自己或他者對話。

自許是一個創作者,腦袋總有點子在醞釀;
近年跳進ACG的坑,熱衷於現地參戰與聖地巡禮。
期許自己在承擔白袍的重量時不忘初衷,
朝自己的理想努力邁進。

近期文章

  • 活著的缺席,不在場的生命:《獻給阿爾吉儂的花束》
  • 2025瀨戶藝:黑暗的歷史、島上的光-大島
  • 與所望見的風景,在迷茫中同行
  • 歪兔日記5:醫師的價值
  • 歪兔日記4:宛如地獄
  • 歪兔日記3:執著的迴圈
  • 歪兔日記2:千杯不醉的孩子
  • 歪兔日記1:深夜裡的歌聲
  • 卓越的另一種選擇
  • 阿替日記6:胡大哥的朋友

© 2021-2025 邦邦的日常隨筆 | Created by Bang-Yu Hong|All rights reserved.

邦邦的日常隨筆
  • 首頁
  • 關於我
  • 白袍故事
  • 陽明紀事
  • 藝文雜思
  • 社會評論
  • 旅行足跡
  • 日常隨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