願望,會化為連結未來的絲線。即使被認為是夕陽產業、即使最初懷抱著其他夢想,從家人手中接棒後,還有許許多多的人正努力向前邁進,把記憶中的滋味帶到更遙遠的未來⋯⋯
藝文雜思
-
-
於是這部作品便成為一本青春的紀念冊。我們雖無法再次體驗那些過往,但還能默默祝福主角們走出困境,邁向新的人生。因為遠離了充滿無限可能的彼時,所以嘆息著已經走過的歲月;因為在他們身上看見了自己的影子,所以懷念起我們未曾經歷的青春。
-
能摧毀人類的只有人類,破壞環境造成的災害如是,對弱者的壓迫亦如是。二十一世紀的地球村仍然把人分成三六九等,人權在許多地方並不存在,可他們與我們一樣都是人類,又有多少人願意想起來?
-
身為一位驗屍官,霍姆斯致力於尋找死亡背後的真相,也堅定地站在生者之前。他相信每位家屬都有權利知道他們的親人發生了什麼事,也願意與他們一同面對未來。我們的工作同樣貼近死亡、同樣凝視著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;但在見證這些不幸的同時,願我能和霍姆斯一樣,在人們最孤獨的時刻,給予他們光亮。
-
既然是部小丑劇,與觀眾互動自然是少不了的;然而在水源劇場這樣傳統的戲院空間內,《再》竟完全打破舞台與觀者的界線,將整個空間化為華麗而荒謬的沉浸式劇場。在全劇轉為互動模式的當下,觀眾徹底成為表演的一部分,任何時候都能叫嚷、大笑、舉手或回話,在在考驗著演員的即興功力。
-
正因戲裡把藥物賦予一種神聖、變化多端、可以讓人恢復正常或掉入深淵的兩面角色,身為醫藥科系的我不得不去反思:患者是如何看待自己的處境?他們是怎麼去定義生活裡的虛假與真實,又是怎麼定義自我?就像《Dear God》那句啟發本劇腳本的台詞,「這世界被止痛藥淹沒了」,當人們用藥物去治療、去「解決」痛苦時,他們是重獲新生、還是一部分的自己也從此消失?
-
先前總覺得劇名取得不夠吸引人,但看完之後倒覺得恰到好處。劇情圍繞著女律師Renee的兩條愛情線展開,一邊是華麗但難以長存的牛排、一邊是樸實且悉心守候的焢肉,愛情與食物「meant to meet (meat)」的雙關不僅別出心裁,還適時地在劇情裡扮演重要的衝突點──兩個男人在商標權上的戰爭,何嘗不是他們面對戀人時所展現的愛情觀?
-
「如果這世界造物的神想要我成為不同的人,那麼祂就會讓我用不同的方式生存。」以葡萄牙詩人佩索亞的詩集為名,《我的心略大於整個宇宙》在結尾回歸哲學層面,讓眾角色思考生活、迷失與成長。既然是部歡樂風格的劇作,這樣的結尾也許稍嫌突兀了些,但在演員們高舉to be continued的一片掌聲中,就讓我們期待C Musical繼續書寫這群不讀書的人的故事吧!
-
作為一部以罕病患者家庭為背景的劇,編劇將許多傷痛寫成浪漫的意象──例如稱病童家庭為「共同面對問題的一家人」,而讓「天使」願意梭哈手上籌碼來投胎;植物人是因為逝者太過眷戀家人;或是碎掉的靈魂成為天上的星星。我不知道故事原型的家庭是否遭遇同樣事情,但我想這種詮釋手法讓悲傷有了更多愛在裡頭,或許也填補起當時未能道別的遺憾。
-
我並不否認《請翻開次頁繼續作答》想探討的問題很巨大,正因如此,我對劇團試圖碰觸這類議題,卻沒有更加深入的詰問或追求,感到非常可惜。許多劇評家聲稱「考試」的橋段讓他們感到荒謬、惱怒或壓迫,認為此劇在激起眾人的共同恐懼上可說成功;我卻以為類似的手法並不罕見,會因為這些自我省思而有所行動的人,早已看見世界運轉的缺陷,或妥協、或掙扎、或起而抗爭,不需要這部劇告訴我們什麼。
- 1
- 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