邦邦的日常隨筆
  • 首頁
  • 關於我
  • 白袍故事
  • 陽明紀事
  • 藝文雜思
  • 社會評論
  • 旅行足跡
  • 日常隨筆
標籤:

路障日記

  • 路障日記

    路障日記19:外調假期

    發布者: Kenny Hong 2021-12-02
    2021-12-02

    社區課程安排到長照機構放尿管、鼻胃管。以為這次總該有練習的機會了,結果當天發高燒被拖去急診留觀打點滴,一支管子都沒能放到。 繼放尿管前兩次病人自解、跳上床準備壓胸時病人復活、或掃超音波前機器故障等等事蹟後,這次直接一次性閃躲大量procedure,這什麼法術。

  • 路障日記

    路障日記18:妳應該很清楚

    發布者: Kenny Hong 2021-11-24
    2021-11-24

    還沒抵達急診,就聽到一陣撕心裂肺的哭喊聲。那是病人的女兒,有人說她也是本院的護理師──就坐在候診區,旁人不知所措地試圖安慰著。我們走進外傷急救室,只見大家沉默地圍在床邊,而自動心肺復甦機孤獨地在病人胸口按壓著。

  • 路障日記

    路障日記17:尾牙

    發布者: Kenny Hong 2021-11-23
    2021-11-23

    我後來才知道,此時已經壓了半小時以上,病人甦醒的機率已經微乎其微;但陪病的家屬就在一旁,不能那麼快宣布放棄。很快輪到我要壓胸了,我跳上病床,心裡快速地複習過胸外按壓的位置和速率──「等一下,再檢查一次脈搏。」旁邊的醫師把我叫住,隨後按壓了一會兒頸動脈。

  • 路障日記

    路障日記16:年關

    發布者: Kenny Hong 2021-11-22
    2021-11-22

    我們一起從澎湖來,現在我們要一起回去──侯文詠曾經描寫過這個場景,螺旋槳轟隆轟隆地轉著,送行的醫師追著向前滑行的小飛機,揮著手向他們告別,直到那個點越來越遠、越來越遠。可現實終歸沒有那麼浪漫,在醫療專機預定啟航的那天,我最後一次走進她的病房,只見病床已被清潔得一乾二淨,就像她入住前的模樣。

  • 路障日記

    路障日記15:克拉克登出!

    發布者: Kenny Hong 2021-11-11
    2021-11-11

    112級的學弟妹最近進院當路障,看著他們興奮的樣子,就像一年前的我。當時野心勃勃地希望寫下五十篇路障日記,一年過去連一半都沒達到,若不是每篇都寫那麼長或許更容易達標吧。雖然北榮的clerk訓練早在九月就結束了,但這兩個月的外調還是被好好地呵護著,在十二月正式展開subintern的實習前,希望能總結一下這年來的路障生活。

  • 路障日記

    路障日記14:柳阿姨的金牌

    發布者: Kenny Hong 2021-09-28
    2021-09-28

    當年五十多歲、罹患第三期卵巢癌的柳阿姨一頭白髮,雖然患病但熱情不減,十分歡迎我們的到來;她認為這個活動對醫師養成很重要,因此對我們的問題來者不拒。她形容自己與其他病友是「得了金牌」:萬中選一的機率、足以翻轉人生的事件,只是過程有好有壞,她走了好久才領略出來。

  • 路障日記

    路障日記13:斜槓醫學生

    發布者: Kenny Hong 2021-08-26
    2021-08-26

    錕P說世上沒有天才,他錯了,醫學系多的是天才。我掙扎許久試圖走出自己的路,卻還是得仰望著一些我完全無意追逐的神人。但斜槓與否難道真的有答案嗎?留言嘲諷錕P食古不化的人當中,多少人真正做到了多元發展,卻又在任一領域成為頂尖?他們舉例的人物,不正是因為成為那極少數的成功者才被世人推崇?

  • 路障日記

    路障日記12:大德曰生

    發布者: Kenny Hong 2021-08-13
    2021-08-13

    離站的那一晚,我們走出安寧病房的大門,身後的牆上寫著「大德曰生」。天地之大德曰生,意思是天地最大的美德,便是孕育眾生、使萬物生生不息。 ──而生命唯一能確定的事,就是它必將迎來終結。安寧病房即是在生與死的交界,承載著生命所有故事的轉運站。

  • 路障日記

    路障日記11:水底呼吸

    發布者: Kenny Hong 2021-07-20
    2021-07-20

    當肺裡的氧氣越來越少,終於渾身癱軟、眼前一黑⋯⋯糟糕的是這裡的病人不會眼前一黑,因為呼吸器保證了他們的血氧充足,因此他們必定是清醒的;但塌縮的肺部讓他們永遠渴求著呼吸,於是只能躁動著、嘶吼著,困在窒息的感受裡,卻沒有探出水面的一天。

  • 路障日記

    路障日記10:那些我所不能直視

    發布者: Kenny Hong 2021-05-21
    2021-05-21

    不要看就能保護自己、就算瞄見也要假裝沒看到,這個習慣直到我長大以後仍然依循。幾年前到臺南參加入學面試,火車站附近有許多地下道,每隔一段距離就能看到躺臥地上的遊民。刻意維持著不疾不徐的步伐,眼睛直直地望著前面漫長的走道,不要看,也不要讓他們覺得被冒犯,這樣就好。

  • 1
  • 2
  • 3

洪邦喻 B.Y. Hong

洪邦喻 B.Y. Hong

我是邦喻,今年28歲,金牛座。
臺北榮總家庭醫學部住院醫師。
國立陽明交通大學醫學系醫師科學家組、
暨臨床醫學研究所碩士畢。

希望自己成為與眾不同的醫生,
喜歡用不同的形式和自己或他者對話。

自許是一個創作者,腦袋總有點子在醞釀;
近年跳進ACG的坑,熱衷於現地參戰與聖地巡禮。
期許自己在承擔白袍的重量時不忘初衷,
朝自己的理想努力邁進。

近期文章

  • 家醫日記1:Vibe coding
  • 活著的缺席,不在場的生命:《獻給阿爾吉儂的花束》
  • 2025瀨戶藝:黑暗的歷史、島上的光-大島
  • 與所望見的風景,在迷茫中同行
  • 歪兔日記5:醫師的價值
  • 歪兔日記4:宛如地獄
  • 歪兔日記3:執著的迴圈
  • 歪兔日記2:千杯不醉的孩子
  • 歪兔日記1:深夜裡的歌聲
  • 卓越的另一種選擇

© 2021-2025 邦邦的日常隨筆 | Created by Bang-Yu Hong|All rights reserved.

邦邦的日常隨筆
  • 首頁
  • 關於我
  • 白袍故事
  • 陽明紀事
  • 藝文雜思
  • 社會評論
  • 旅行足跡
  • 日常隨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