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「華人劇場最ㄎㄧㄤ的藥命告白」──這是演出者自述的節目介紹,看完之後無限認同:不要說最ㄎㄧㄤ了,我簡直在這部戲裡看見導演編劇演員集體嗑藥啊!雖然劇情寓意甚深,然而當下彷彿誤闖毒趴,毒煙漫布國家戲劇院,無可自拔地笑著卻不明所以。
燈光亮起,男子推著一隻巨大的熊玩偶出場,除了讚嘆「熊」犧牲奉獻的精神,也百般請託「熊」能對大家說說話。他是牠的照顧者嗎?還是經紀人?這裡仍看不甚明,直到後來「熊」被賦予信仰、價值觀或為人恐懼的形象,以及男子的身分(小史Stilnox,一種安眠藥物)揭曉後,我喜歡網友給他的稱呼──佈道者。最後一幕他與熊結合為一,彷彿暗示著藥物對患者如同神祇、終身依賴且信仰著,卻未曾看清他能帶來什麼救贖。
全劇劇情圍繞在一對瘋狂的醫師與病人上,前者想說服後者他病了,但自己卻展露出更加嚴重的妄想與偏執。誰生病了?什麼是生病?病患幻想著「小史」每每從身邊逃脫,塞進馬桶、跑進大海,讓大海也沉睡了;醫生鎮日對妻子疑神疑鬼,深陷猜疑、嫉妒與性慾之中而不自知。姑且猜測前者象徵病患正逐漸擺脫藥物的控制,從他奔放而浪漫的想像中,我想起W出院後的模樣,自由而無所避忌;後者卻正好相反,將病患當成汪洋中最後一片浮木緊抓著,拒絕承認自己才是失序的一方。他在潔白的牆上寫下大大的hysteria、mania、paranoid,千篇一律地詢問病人是否吃藥、有無定時定量,脫下白袍後卻在家中如野獸般嗅聞妻子背叛的證據、疑心她是否動了謀害念頭。主角亟欲尋獲的「非洲土著」是他幻想的一環?性慾的壓抑與展現?還是如他人評論,是他自己的「本我」?我無力去猜。
戲劇尾聲,編導將藥物浪漫化、後又讓其揮刀殺了瀕臨絕望的主角。是藥物與症狀的反噬?還是從旁觀立場描寫精神病患的邊緣和孤立?因為編劇馮勃棣就是基於自身發病的經驗,將病患的自我感覺良好、自圓其說的邏輯寫成如此「混亂」的劇本,故我並不認為本劇有任何汙名或歧視的意圖;但正因戲裡把藥物賦予一種神聖、變化多端、可以讓人恢復正常或掉入深淵的兩面角色,身為醫藥科系的我不得不去反思:患者是如何看待自己的處境?他們是怎麼去定義生活裡的虛假與真實,又是怎麼定義自我?就像《Dear God》那句啟發本劇腳本的台詞,「這世界被止痛藥淹沒了」,當人們用藥物去治療、去「解決」痛苦時,他們是重獲新生、還是一部分的自己也從此消失?
事實上本劇在網路上有諸多心得文,看畢腦中只有黑人問號的我無法深度評析,只覺進出了一場華麗魔幻的派對。大量的諧音梗、穿插全劇的潛台詞、著防毒衣的搖滾DJ⋯⋯這戲確實太ㄎㄧㄤ,如果要我下一句註腳的話,大概就是百人作伙呼麻,有人從裊裊煙霧裡悟出人生道理,我則昏昏沉沉摸不著頭緒,說不清自己究竟看了什麼罷。
觀賞日期:107/10/13
戲劇類型:舞台劇
演出地點:國家戲劇院
購買票種:金緻卡350元
戲劇評分:3.5/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