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四月在《不讀書俱樂部》活潑的歌聲裡開場,兩年前錯過的音樂劇,終於有機會一睹風采,結論是非常喜歡。從一間小咖啡廳起步,四年後重新在水源劇場上演,這間書店無論是和觀眾、或是觀眾的心,都靠得很近。
本劇打著「影集式音樂劇」的名號,雖然未把劇情交代完整,卻在如何逗笑觀眾上下足工夫。一個半小時的演出中,主角午吉是唯一擁有較多背景介紹的人,而其他角色縱使各自佔有小篇幅的自介,卻只是作為連結「書店」和凸顯午吉軟爛的功能性配角。然而,喜劇色彩大大降低觀眾對於劇情邏輯或角色描繪上的要求,刻意誇張化的肢體動作、到位的演技與適時與觀眾互動的橋段,都使這部戲徹底走向輕鬆、娛樂性的風格,也讓觀眾始終笑得開懷。
這部音樂劇的曲子大多活潑,現場彈奏的鋼琴也符合場景設定,觀眾如同走進小書店或咖啡廳,近距離地觀察這群吵嚷的人們。書店店員楊暄與午吉「排戲」的段落花了很長時間刻劃,最終產出這首意義不明但卻笑果十足的〈Mr. Lanshaw〉;運用諧音「你猜」,讓觀眾會心一笑的〈偉哉尼采〉;還有我最喜歡,首尾呼應的哀傷調〈柏林的雪〉──所有歌詞都貼近生活,自然的說唱夾雜並不突兀,巧妙化解音樂劇常有的進歌點問題,整體來說是部讓人心情愉悅、通體舒暢的優秀作品。
C Musical採用集體創作,初排之前陳大任導演要求每個人都要帶一本喜歡的書前來討論,卻發現所有人的書都未達導演標準。「原來,這是一群『不愛讀書』卻為書店著迷的藝術愛好者,但又希望能在書店空間裡,做一齣喚起觀眾共感的文學音樂劇。」看了《PAR表演藝術》309期的這段很有感觸,同樣採用集體創作,本劇將大家對主題「書店」的疏離變成創作的靈感,反思書與書店對於現代人的關聯;而人醫礙於眾人沒有做戲經驗、聯想亦有限等缺點,大一小孩的拋點大多扁平,且難以將短處反轉為劇本骨幹,因此得花上更多時間摸索和試誤。其實,《不讀書俱樂部》的劇本及舞台並不複雜,取材也多來自演員的生命軌跡;也許當我們把眼光拉回生活周遭,重新思考我們是誰、我們為什麼做戲時,會有意想不到的好點子出現呢!
觀賞日期:107/4/1
戲劇類型:音樂劇
演出地點:水源劇場
購買票種:學生票720元
戲劇評分:4/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