邦邦的日常隨筆
  • 首頁
  • 關於我
  • 白袍故事
  • 陽明紀事
  • 藝文雜思
  • 社會評論
  • 旅行足跡
  • 日常隨筆
藝文雜思

「不愛讀書」的奇蹟:《不讀書俱樂部Ep.1》

發布者: Kenny Hong 2018-04-01
2018-04-01 277 次觀看
277
《不讀書俱樂部Ep.1-冬之夢》劇照(圖:C Musical官網)

四月在《不讀書俱樂部》活潑的歌聲裡開場,兩年前錯過的音樂劇,終於有機會一睹風采,結論是非常喜歡。從一間小咖啡廳起步,四年後重新在水源劇場上演,這間書店無論是和觀眾、或是觀眾的心,都靠得很近。

本劇打著「影集式音樂劇」的名號,雖然未把劇情交代完整,卻在如何逗笑觀眾上下足工夫。一個半小時的演出中,主角午吉是唯一擁有較多背景介紹的人,而其他角色縱使各自佔有小篇幅的自介,卻只是作為連結「書店」和凸顯午吉軟爛的功能性配角。然而,喜劇色彩大大降低觀眾對於劇情邏輯或角色描繪上的要求,刻意誇張化的肢體動作、到位的演技與適時與觀眾互動的橋段,都使這部戲徹底走向輕鬆、娛樂性的風格,也讓觀眾始終笑得開懷。

這部音樂劇的曲子大多活潑,現場彈奏的鋼琴也符合場景設定,觀眾如同走進小書店或咖啡廳,近距離地觀察這群吵嚷的人們。書店店員楊暄與午吉「排戲」的段落花了很長時間刻劃,最終產出這首意義不明但卻笑果十足的〈Mr. Lanshaw〉;運用諧音「你猜」,讓觀眾會心一笑的〈偉哉尼采〉;還有我最喜歡,首尾呼應的哀傷調〈柏林的雪〉──所有歌詞都貼近生活,自然的說唱夾雜並不突兀,巧妙化解音樂劇常有的進歌點問題,整體來說是部讓人心情愉悅、通體舒暢的優秀作品。

C Musical採用集體創作,初排之前陳大任導演要求每個人都要帶一本喜歡的書前來討論,卻發現所有人的書都未達導演標準。「原來,這是一群『不愛讀書』卻為書店著迷的藝術愛好者,但又希望能在書店空間裡,做一齣喚起觀眾共感的文學音樂劇。」看了《PAR表演藝術》309期的這段很有感觸,同樣採用集體創作,本劇將大家對主題「書店」的疏離變成創作的靈感,反思書與書店對於現代人的關聯;而人醫礙於眾人沒有做戲經驗、聯想亦有限等缺點,大一小孩的拋點大多扁平,且難以將短處反轉為劇本骨幹,因此得花上更多時間摸索和試誤。其實,《不讀書俱樂部》的劇本及舞台並不複雜,取材也多來自演員的生命軌跡;也許當我們把眼光拉回生活周遭,重新思考我們是誰、我們為什麼做戲時,會有意想不到的好點子出現呢!

觀賞日期:107/4/1
戲劇類型:音樂劇
演出地點:水源劇場
購買票種:學生票720元
戲劇評分:4/5

C Musical戲劇水源劇場音樂劇
上一篇
三月雜記:人生路上的幾分之幾
下一篇
網路外的自我放逐:《病號》

推薦文章

活著的缺席,不在場的生命:《獻給阿爾吉儂...

守護屬於家的味道:《歡迎來到駒田蒸餾所》

懷念我們未曾經歷的青春:《夜間遠足》

人類的下一步,反烏托邦的預言書?《來自新...

死亡背後,生者之前:《驗屍官傳奇》

華麗的人生終程:《再一次・美麗人生》

一場最ㄎㄧㄤ的華麗毒趴:《神農氏》

恰到火候的愛情:《焢肉,遇見你》

歡樂卻不失哲思:《不讀書俱樂部Ep.2》

用愛重新詮釋悲傷:《撲克臉》

留言 取消

儲存留言設定

洪邦喻 B.Y. Hong

洪邦喻 B.Y. Hong

我是邦喻,今年28歲,金牛座。
臺北榮總家庭醫學部住院醫師。
國立陽明交通大學醫學系醫師科學家組、
暨臨床醫學研究所碩士畢。

希望自己成為與眾不同的醫生,
喜歡用不同的形式和自己或他者對話。

自許是一個創作者,腦袋總有點子在醞釀;
近年跳進ACG的坑,熱衷於現地參戰與聖地巡禮。
期許自己在承擔白袍的重量時不忘初衷,
朝自己的理想努力邁進。

近期文章

  • 家醫日記1:Vibe coding
  • 活著的缺席,不在場的生命:《獻給阿爾吉儂的花束》
  • 2025瀨戶藝:黑暗的歷史、島上的光-大島
  • 與所望見的風景,在迷茫中同行
  • 歪兔日記5:醫師的價值
  • 歪兔日記4:宛如地獄
  • 歪兔日記3:執著的迴圈
  • 歪兔日記2:千杯不醉的孩子
  • 歪兔日記1:深夜裡的歌聲
  • 卓越的另一種選擇

© 2021-2025 邦邦的日常隨筆 | Created by Bang-Yu Hong|All rights reserved.

邦邦的日常隨筆
  • 首頁
  • 關於我
  • 白袍故事
  • 陽明紀事
  • 藝文雜思
  • 社會評論
  • 旅行足跡
  • 日常隨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