邦邦的日常隨筆
  • 首頁
  • 關於我
  • 白袍故事
  • 陽明紀事
  • 藝文雜思
  • 社會評論
  • 旅行足跡
  • 日常隨筆
陽明紀事

室友進院了,我還在區段地獄

發布者: Kenny Hong 2019-11-02
2019-11-02 511 次觀看
511

開學第八週、室友進院第三週。

醫四是座人間地獄無誤。雖已做足心理準備,但考試一多(例如紛至沓來的呼吸、病理、耳鼻喉、內分泌),脖子就像被勒住一般。倒不是說考試難到逼死人,而是那種不容質疑的壓迫感,無限擠壓著你的時間、睡眠、思辨能力。囫圇吞棗地把共筆內文塞進腦海、依賴考古甚至不求甚解地背下答案、獲知考點的喜悅超過獲得知識的渴望⋯⋯就像耳鼻喉考完了,我卻尚未搞清楚半規管控制眼外肌的機轉,只能機械地背誦同側對側上直下斜,然後帶著愈發加重的罪惡感迎向下個科目。

寢室內是另一種風景。大五開始進院見習,看見他們穿著襯衫出入、或是同屆的IG寫著今天跟了什麼刀、看了什麼病人,感覺仍是十分怪異──彷彿他們已是進入職場、開始閱覽社會百態的「大人」,而我們還是被困在考試迴圈、不諳世事的學生。一方面羨慕他們走入自己嚮往已久的場域,一方面則感到驚恐:七點以前要出門、回到寢室就讀書,進院後自由的時光已經過去,取而代之的是再也不容任性的作息。

所幸他們很樂意談論院內生活,讓困於共筆堆中的我能偶爾跳脫生硬的文字,身歷其境地去想像病房、刀房內的情景;而他們描述手術和問診過程時,也讓講義上的敘述多了份真實感。比起考完對答案又拿到一個A+,得知「這些知識真的有用」、「病人真的有這些症狀」、「刀開進去真的會看到這個畫面」,無疑更加激勵人心。

特別謝謝子傑。雖然我知道卷哥的腦袋本就不會像凡人一樣在考後格式化,但每次我回頭拋出一個名詞、一種藥名、甚至是弄不懂的考古題,竟都能立即獲得回覆(或是馬上查到資料給我),便覺得自己還是差了一個檔次;然又感到十分幸運,大五還能被學霸室友罩,必定是上輩子燒了不少好香。

很快又是下個考試,然後是共筆、醫社報告、PBL的複數循環。已快成為實驗室的失蹤人口、說好的慢跑和重訓也未能實行(我不知道為什麼前一屆大四時看來如此愜意);雖自己的狀態絕非憂鬱或疲倦,不知怎地就是想寫寫現刻的心情,某種逆來順受、對未來的困惑以及夜半兀自的感嘆──比如說原以為離開人醫會讓人難以適應,但當兩週內有四十幾本共筆要讀時,那些情感連結便麻痺了。

也許這是學醫路上必經的一段,但若有一絲改變的可能,願學弟妹經歷的能是更有人性、更不使心靈困乏的大四生活。

醫四PBL的兩位老師,左為歐陽志佩醫師、右為李癸汌醫師。
至少討論課還滿開心的,醫四沒什麼照片可選,就放上這張偷拍照吧。
PBL區段陽明生活
上一篇
關於反送中:陽明連儂牆×香港一百日展
下一篇
2020,宣告我的投票意志

推薦文章

卓越的另一種選擇

最好與最壞都是現在進行式:新傳獎得獎感言

碩論謝辭:奇蹟和魔法都是存在的!

失序的院校防疫政策?談大疫下的學權議題

陽明交大合校,NYMU的最後一天

國考前,來獨力辦一場展覽!

第二屆藍花楹文學獎《鼠》

陽明九景文學獎《在燈暗與亮起之間》

把燈點亮,我們於此交會:始結劇《Sere...

神話終將化為虛無:實境劇《Apocaly...

留言 取消

儲存留言設定

洪邦喻 B.Y. Hong

洪邦喻 B.Y. Hong

我是邦喻,今年28歲,金牛座。
臺北榮總家庭醫學部住院醫師。
國立陽明交通大學醫學系醫師科學家組、
暨臨床醫學研究所碩士畢。

希望自己成為與眾不同的醫生,
喜歡用不同的形式和自己或他者對話。

自許是一個創作者,腦袋總有點子在醞釀;
近年跳進ACG的坑,熱衷於現地參戰與聖地巡禮。
期許自己在承擔白袍的重量時不忘初衷,
朝自己的理想努力邁進。

近期文章

  • 家醫日記1:Vibe coding
  • 活著的缺席,不在場的生命:《獻給阿爾吉儂的花束》
  • 2025瀨戶藝:黑暗的歷史、島上的光-大島
  • 與所望見的風景,在迷茫中同行
  • 歪兔日記5:醫師的價值
  • 歪兔日記4:宛如地獄
  • 歪兔日記3:執著的迴圈
  • 歪兔日記2:千杯不醉的孩子
  • 歪兔日記1:深夜裡的歌聲
  • 卓越的另一種選擇

© 2021-2025 邦邦的日常隨筆 | Created by Bang-Yu Hong|All rights reserved.

邦邦的日常隨筆
  • 首頁
  • 關於我
  • 白袍故事
  • 陽明紀事
  • 藝文雜思
  • 社會評論
  • 旅行足跡
  • 日常隨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