邦邦的日常隨筆
  • 首頁
  • 關於我
  • 白袍故事
  • 陽明紀事
  • 藝文雜思
  • 社會評論
  • 旅行足跡
  • 日常隨筆
陽明紀事

歷史漸遠的跫音:人醫深度劇《霧》

發布者: Kenny Hong 2015-12-10
2015-12-10 318 次觀看
318

我,走在伸手不見五指的迷霧中。
向前,將迎來豁然開朗的天, 還是深不可測的黑?
我低頭,前人的腳步,烙印在眼前的道路上。

他說,足跡?我沒有看到什麼足跡。
我轉過身,她說,別管那道足跡。
忽然,另一個她,幽幽地說:我看到的不是這條足跡。

迷惘、混亂,而濃霧依舊橫亙在未知的道路上。
舉起雙足,顫抖的腳與思緒同樣慌張。
回頭一看,起點已經消失在白茫茫的那端⋯⋯

而終點,還很遠。

本劇以《霧》為主題,表示著未知與迷惘。面對「小孩失蹤」的案件,角色們處在複雜難解的謎團中,沒有人真正看清答案;說到底,只有俯瞰著人類的神才是旁觀者,冷冷地看著歷史從人類的舞台謝幕。

第一幕中,老人從訃聞、照片、徽章等老物品來緬懷過去的歲月。訃聞象徵著過去事物的消逝,塵封的照片與徽章則暗示著逐漸被遺忘的時光。觀眾在這裡已經得知主角是一位退役的老軍人,在第四幕更能直接知道老人曾參與淞滬會戰,因此他最重要的歷史記憶就是戰爭的那些日子。

小孩青翰是歷史「汗青」倒過來的諧音,直接象徵著老人的歷史。這一點可以從第五幕中,「小孩」必須傳承財產、血脈與家族故事中猜出。第二幕是象徵手法運用最多的一幕,藉由老人與小孩的生活背景,鋪陳老人腦中的回憶。小孩在廢墟被拾回、被老人拉拔長大,指民國初年戰火頻仍,到處斷垣殘壁;而軍人的任務是承接起即將夭折的歷史,並延續與創造它。小孩瘦瘦的,指戰時生活困苦。「白天還是晚上,青翰都穿著紅色的衣服」,指的是統治中國的兩個政權──中華民國(紅色國旗有「太陽」)與中華人民共和國(紅色國旗有「星星」)。老人一家原本住在大城市,後來被人鬧事,迫不得已搬到小村子,指的就是我國政權因內戰失利,從大陸遷徙來台的事。小孩經常渾身傷痕有兩個原因,一個是「被附近的大哥哥欺負」(中日戰爭),一個是「自個兒跌倒」(國共內戰)。到處流血指傷亡遍布、小孩堅強表示中國人民的堅忍不拔,而最後的「青翰不可能離開我」就代表著「腦海中的歷史不該消褪」。然而,青翰確實消失了,這顯示老人的記憶已經日益模糊。發現這個事實之後,老人陷入慌張、不願接受,因此尋求外援,冀求有人能來尋找與傳承歷史的一切。

第三幕開始描述每個人看待歷史的眼光。房東阿山伯名字裡的「山」暗指原住民,而且「世世代代住在這裡」,表示原住民是最早定居此地的一群人。他們不願新的文化(便利商店)任意侵入、破壞原有的生活步調,對於臺灣經濟起飛(房價會漲)也不感興趣,因為那與他們一點關係也沒有。女房客指的是來臺漢人,對於上述兩樣事物感到興奮,卻沒想到自己身為房客,房價高漲理應對自己不利;此外房東一次次地催討房租,她也總能以各種理由拒絕。這段情節象徵漢人政權雖然較晚在臺灣生根,卻經常自顧自地發展而忽略了原住民的感受,而後者其實也無法真正獲益。由於小孩暗指歷史,因此第五幕提到的房東患有不孕症、房客擁有父不詳的女兒,事實上指的正是原住民的歷史被閹割,以及臺灣自我定位不明、不知文化源頭的現況。

第四幕吵嚷的鄰居指的是愛湊熱鬧的網路鄉民。縱使對青翰(歷史)一無所知,仍然高談闊論歪曲事實,擷取片面的事情自以為發現了真相。後來她跑到別人家裡另起話題,則是忠實地刻劃出鄉民喜歡了解與傳播八卦的形象。

最終,貫穿全劇的「警察」象徵想要瞭解歷史真相的新一代。然而社會上的人,要不是對歷史冷漠以對(房東、房客),就是扭曲歷史(鄰居);他越想深入探查,就變得愈加茫然、愈加不知所措。因此,隨著歷史的模樣逐漸模糊,最後不可避免的悲劇結局,就是他再也找不到歷史。老人一死,最後記得歷史的人就消失了,歷史的真相也將從這世上被永遠抹滅,不復存留。

第二十屆陽明人醫營 小家呈現深度劇
演出日期:104.12.10(首演)、105.2.24(十字軍期初成發)
演出地點:音前

人醫營深度劇藝空間陽明
下一篇
HUTED演講稿《語言文字的力量》

推薦文章

卓越的另一種選擇

最好與最壞都是現在進行式:新傳獎得獎感言

碩論謝辭:奇蹟和魔法都是存在的!

失序的院校防疫政策?談大疫下的學權議題

陽明交大合校,NYMU的最後一天

國考前,來獨力辦一場展覽!

第二屆藍花楹文學獎《鼠》

陽明九景文學獎《在燈暗與亮起之間》

室友進院了,我還在區段地獄

把燈點亮,我們於此交會:始結劇《Sere...

留言 取消

儲存留言設定

洪邦喻 B.Y. Hong

洪邦喻 B.Y. Hong

我是邦喻,今年28歲,金牛座。
臺北榮總家庭醫學部住院醫師。
國立陽明交通大學醫學系醫師科學家組、
暨臨床醫學研究所碩士畢。

希望自己成為與眾不同的醫生,
喜歡用不同的形式和自己或他者對話。

自許是一個創作者,腦袋總有點子在醞釀;
近年跳進ACG的坑,熱衷於現地參戰與聖地巡禮。
期許自己在承擔白袍的重量時不忘初衷,
朝自己的理想努力邁進。

近期文章

  • 家醫日記1:Vibe coding
  • 活著的缺席,不在場的生命:《獻給阿爾吉儂的花束》
  • 2025瀨戶藝:黑暗的歷史、島上的光-大島
  • 與所望見的風景,在迷茫中同行
  • 歪兔日記5:醫師的價值
  • 歪兔日記4:宛如地獄
  • 歪兔日記3:執著的迴圈
  • 歪兔日記2:千杯不醉的孩子
  • 歪兔日記1:深夜裡的歌聲
  • 卓越的另一種選擇

© 2021-2025 邦邦的日常隨筆 | Created by Bang-Yu Hong|All rights reserved.

邦邦的日常隨筆
  • 首頁
  • 關於我
  • 白袍故事
  • 陽明紀事
  • 藝文雜思
  • 社會評論
  • 旅行足跡
  • 日常隨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