邦邦的日常隨筆
  • 首頁
  • 關於我
  • 白袍故事
  • 陽明紀事
  • 藝文雜思
  • 社會評論
  • 旅行足跡
  • 日常隨筆
日常隨筆

阿替日記4:胡大哥

發布者: Kenny Hong 2024-03-17
2024-03-17 109 次觀看
109

五十多歲的胡大哥,是我在雲林的主要服務對象。四十年前,大哥因為當兵時傷及脊髓,從此無法行走,部分事務仰賴各方團體伸援,其中包含役政司的袍澤生活協助計畫。每個禮拜,我都會從縣政府騎上半小時的路程,來到大哥位在村落一隅的家中,陪同他前往就醫、處理家務、或是拜訪其他病友。

第一次前往案家之前,我已事先預習他的人際關係、生活習慣等,但對於如何與大哥互動仍是有些緊張。跟著管幹一同騎車抵達,映入眼簾的是位坐在輪椅上的男子,雖然帶著一些剛睡醒的遲鈍,仍很熱情地邀請我們進入客廳;學長坐入沙發後便輕鬆地吃起了早餐,我則略帶拘謹,向大哥自我介紹並說明來意。幸好大哥很健談,總是能在冷場前繼續發話,減輕了我初來乍到的不安。

之後便是長達四個多月的居家服務。比起需要照顧的病人,大哥更像是一個老朋友──或說是社區醫學的導師。第二次出勤,他便考起我輪椅的推法,要我試試推著他跨過門檻、上下坡、或是抱著他換乘另一種輔具(稱為轉位)。受訓過的我順利過關,但當他介紹起自己的各種載具,還是令我大開眼界:除了電動輪椅,還有能把輪椅當機車騎的電動車頭、以及直接加裝輪椅架的身障機車。

大哥常說「要為自己的體重負責」,轉位時總先靠雙手支撐,挪動好自己的身子後,再把雙腿輪流抱上輔具。每次轉位他的雙腳都在劇烈顫抖,他看出我的疑惑,告訴我過去的醫師曾從那殘餘的肌力,猜測他的運動功能有望恢復;四十年過去,當初的希望也成了空想,但他不願怨天尤人,而是選擇度過另一種精采人生。他參加身障運動會、在社大學習游泳、與朋友們上山下海、在公家機關工作直到退休,現在還參與了同儕支持計畫,與社工一同關懷其他病友。

下肢癱瘓還能游泳?大哥拿出比賽得獎的照片,驕傲地告訴我,當年他可是第一名呢。

■

除了永久的脊髓損傷外,胡大哥的醫療問題聚焦在消化道和皮膚疾病上。他的身上總有好幾處發癢的紅疹,申請補助的診斷證明上寫著「因神經系統嚴重損傷,導致身體排汗或調解體溫之功能喪失」,但各科總有不同的見解,大哥也就試過各式各樣的療法:類固醇、免疫調節劑、中藥、外用藥膏⋯⋯卻始終一再復發。每次到皮膚科回診,主任總是複製上次的用藥,並叫大哥多塗點凡士林,便結束了診療。大哥不只一次抱怨醫師的冷淡,說他連瞄一眼病灶都不願,但整間醫院只有一位皮膚科醫師,便也就這麼看了幾年。

我曾把胡大哥的病灶拍給要走皮膚科的同學看,他一見便說是溼疹,得用類固醇軟膏治療──對醫師而言,這種慢性又治不好的疾病恐怕不值得反覆診察吧。有次我忍不住開口,詢問能否加強抗組織胺的劑量,大哥止癢了也才睡得好,主任愣了一下,才說那樣會造成嗜睡,他並不建議。雖我不太信服他的論點,但如果看診時能多解釋兩句,病人的感受應該會更好。

相較之下,大哥另一個定期回診的中醫,則是充分回應了他的期待:先是認真聽完大哥的主訴,再花了兩三分鐘仔細把脈,最後說明這次會怎麼調整用藥、又希望達成什麼效果。這位中醫師貌似年輕,每次調整各方劑的比例時也是多有猶疑,且大哥的症狀仍是起伏不定,論資歷肯定沒有皮膚科主任更值得信賴;但在同樣沒有根治疾病的情況下,大哥顯然更喜歡這位中醫師,服藥順從性也更好。在人工智慧大幅進步的現代,醫師若真有什麼是AI取代不了的,我想就是真心的關懷了。

不過AI也能在意外的時候發揮作用。

某天我們在院子聊天,大哥握著自己的手機,抱怨它跑得慢又常連不上網,打算要換台新的;我跟他介紹起不同品牌的特色,又以自己的手機示範,沒想到他看到Pixel內建的修圖功能時相當驚訝,問我能不能替他修一張老照片。他說那時路人搶鏡,他又不好意思請人重拍,多年來他的心裡一直有個疙瘩。

過了不久,Line傳來了一張相片──就是那張他參加游泳比賽獲獎的照片。我隨手一滑,僅兩秒的時間,那位困擾他多年的陌生人便從他的生命中徹底消失,他瞪大了眼睛,接著便是不停地道謝。

醫師會不會被AI取代,我不知道;但一位會用AI的醫師,無敵的吧!XD

胡大哥參加游泳比賽獲獎的照片,右邊的路人亂入是他記掛多年的心事

※依當事人意願,發文時已模糊個人資料及特徵

家庭醫學科替代役
上一篇
《孤獨搖滾》聖地巡禮:去小孤獨家看海!
下一篇
阿替日記5:胡老太太

推薦文章

與所望見的風景,在迷茫中同行

阿替日記6:胡大哥的朋友

阿替日記5:胡老太太

阿替日記2:不合理的要求是磨練

阿替日記1:新北兵,難帶難教

人在旅途:鷹架上的夢想

危城的人們晚安,今天我24歲了

留言 取消

儲存留言設定

洪邦喻 B.Y. Hong

洪邦喻 B.Y. Hong

我是邦喻,今年28歲,金牛座。
臺北榮總家庭醫學部住院醫師。
國立陽明交通大學醫學系醫師科學家組、
暨臨床醫學研究所碩士畢。

希望自己成為與眾不同的醫生,
喜歡用不同的形式和自己或他者對話。

自許是一個創作者,腦袋總有點子在醞釀;
近年跳進ACG的坑,熱衷於現地參戰與聖地巡禮。
期許自己在承擔白袍的重量時不忘初衷,
朝自己的理想努力邁進。

近期文章

  • 家醫日記1:Vibe coding
  • 活著的缺席,不在場的生命:《獻給阿爾吉儂的花束》
  • 2025瀨戶藝:黑暗的歷史、島上的光-大島
  • 與所望見的風景,在迷茫中同行
  • 歪兔日記5:醫師的價值
  • 歪兔日記4:宛如地獄
  • 歪兔日記3:執著的迴圈
  • 歪兔日記2:千杯不醉的孩子
  • 歪兔日記1:深夜裡的歌聲
  • 卓越的另一種選擇

© 2021-2025 邦邦的日常隨筆 | Created by Bang-Yu Hong|All rights reserved.

邦邦的日常隨筆
  • 首頁
  • 關於我
  • 白袍故事
  • 陽明紀事
  • 藝文雜思
  • 社會評論
  • 旅行足跡
  • 日常隨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