邦邦的日常隨筆
  • 首頁
  • 關於我
  • 白袍故事
  • 陽明紀事
  • 藝文雜思
  • 社會評論
  • 旅行足跡
  • 日常隨筆
陽明紀事

用這封信來紀念,妳來過。

發布者: Kenny Hong 2017-05-23
2017-05-23 265 次觀看
265

給W:

妳好嗎?抱歉過了這麼久才寫第二封信,也不知道第一封是否曾寄到妳的手中。這樣說來我們也不是那麼熟,或許相差兩個年級的我們本來就不會有任何交集。有時候我會思考著,若不是因為這層微妙的關聯,妳的名字在我的生命中不會帶有任何意義──就像更早的一年前,那位學長的離去,也只是一陣惋惜與感嘆生命的無常罷了。

兩個月前的烤雞大賽,我約了兩個直屬學弟妹一同參加。上頭陌生而更無交集的老人們自然是不曾接受過我的邀約,只記得前年妳(令人意外地)答應前來,又(令人措手不及地)負擔了烤雞的費用時,僅是笑笑地說了句「學姊本來就應該照顧學弟」。

另一個場景。當我跟妳說,我還沒有進實驗室的打算時,妳一臉不贊同的模樣;我猜想,身為少數在醫師科學家學程中的人,妳對這個明知B組目標卻仍貪戀社團生活的學弟,應該是又生氣又擔憂吧。那時天真的我卻想著,有個做研究的直屬學姊真好,以後有任何問題都能隨時求援。

除了約不成的家聚,還有從未送過的宵夜外,一切看起來都很好……讓一切產生改變的,是那個晚上。一些學長姊突然換上黑色的頭貼,臉書的一小隅蔓延著不祥的氣氛。我們略為驚慌地探問著──更多是帶有罪惡的好奇心──就像探問著誰與誰分手這類的壞消息一般。

「大四那屆怎麼了?」「不知道,是不是有人出事了?」

直到,旁邊的室友忽地念出妳的名字。


參加完告別式的下午,我在廟裡的神桌旁打坐,香煙裊裊。宮主向我媽媽說,我的心思很雜亂,而且帶著困惑。確實是困惑的,比起哀傷、思念、或是許多她的朋友室友們追悼她的情緒,更多的應該是不解。曾經想打聽妳選擇這條路的理由,想想又算了;不論是想要追求什麼、對抗什麼、或逃避什麼──如同瞻仰遺容時,我僅匆匆瞥過一眼,逃避最後一次仔細看妳的機會一樣。只能猜測,每個人都有不得不的時候吧。

W,那件事之後又過了許久,該淡忘的、該痛苦的,時間依舊默默地侵蝕著這個世界。我們也都在審視那些生命裡或輕或重的抉擇,有些未來提起時也許會淡然一笑,有些卻永遠沒有答案。我不願意去想妳現在過得如何,只是偶爾想起妳的名字,或在往日的照片上看見妳的身影時,仍會浮現一些小小的嘆息。

第一封信已經交給妳的家人,也許他們還收著、也許早已燒化。W,原諒我最後還是想留著這一封信,提醒自己曾與妳相識──縱使如此短暫,結局卻又這麼令人震撼。

願妳安息,妳的學弟敬上。

寫在2021年:2016年5月的二家家聚,也許是最後一次和學姊合照。W學姊的告別式辦在11月下旬,除了瞻仰遺容以外,之後的四年間我都逃避再看到學姊的模樣,直到整理文章的此刻,才又想起那時候的心情。我仍沒有多探問一句理由,只能默默祝禱生者平安、逝者安息。(圖:陳倩學姊)
陽明
上一篇
所以,就慵懶地大吼大叫吧
下一篇
九月雜記:致人醫的孩子們

推薦文章

卓越的另一種選擇

最好與最壞都是現在進行式:新傳獎得獎感言

碩論謝辭:奇蹟和魔法都是存在的!

失序的院校防疫政策?談大疫下的學權議題

陽明交大合校,NYMU的最後一天

國考前,來獨力辦一場展覽!

第二屆藍花楹文學獎《鼠》

陽明九景文學獎《在燈暗與亮起之間》

室友進院了,我還在區段地獄

把燈點亮,我們於此交會:始結劇《Sere...

留言 取消

儲存留言設定

洪邦喻 B.Y. Hong

洪邦喻 B.Y. Hong

我是邦喻,今年28歲,金牛座。
臺北榮總家庭醫學部住院醫師。
國立陽明交通大學醫學系醫師科學家組、
暨臨床醫學研究所碩士畢。

希望自己成為與眾不同的醫生,
喜歡用不同的形式和自己或他者對話。

自許是一個創作者,腦袋總有點子在醞釀;
近年跳進ACG的坑,熱衷於現地參戰與聖地巡禮。
期許自己在承擔白袍的重量時不忘初衷,
朝自己的理想努力邁進。

近期文章

  • 家醫日記1:Vibe coding
  • 活著的缺席,不在場的生命:《獻給阿爾吉儂的花束》
  • 2025瀨戶藝:黑暗的歷史、島上的光-大島
  • 與所望見的風景,在迷茫中同行
  • 歪兔日記5:醫師的價值
  • 歪兔日記4:宛如地獄
  • 歪兔日記3:執著的迴圈
  • 歪兔日記2:千杯不醉的孩子
  • 歪兔日記1:深夜裡的歌聲
  • 卓越的另一種選擇

© 2021-2025 邦邦的日常隨筆 | Created by Bang-Yu Hong|All rights reserved.

邦邦的日常隨筆
  • 首頁
  • 關於我
  • 白袍故事
  • 陽明紀事
  • 藝文雜思
  • 社會評論
  • 旅行足跡
  • 日常隨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