邦邦的日常隨筆
  • 首頁
  • 關於我
  • 白袍故事
  • 陽明紀事
  • 藝文雜思
  • 社會評論
  • 旅行足跡
  • 日常隨筆
標籤:

陽明

  • 陽明紀事

    卓越的另一種選擇

    發布者: Kenny Hong 2024-09-07
    2024-09-07

    我常常講述她的事蹟給別人聽,只因結局太戲劇性:「我們系上最會考試跟寫論文的卷姐,在拿到碩士學位、通過臺美兩國的醫師國考後,跑去美國當律師了。」有時你很難不去「炫耀」別人的成就,只因這種傳奇人物竟就在自己身旁,和她做朋友都像自己沾了光。

  • 陽明紀事

    最好與最壞都是現在進行式:新傳獎得獎感言

    發布者: Kenny Hong 2022-05-21
    2022-05-21

    這幾年新傳獎的入圍作品,都有很強烈的社會關懷理念,例如移工、原民、身心障礙者、受災戶等等,與現今媒體所充斥的仇恨與對立相比,這些才是人們需要重視、且督促當權者改革的話題。希望各位傳播界的夥伴們,未來能堅持信念與勇氣,一起用手中的筆、鏡頭與麥克風,讓這個國家愈來愈好。

  • 陽明紀事

    碩論謝辭:奇蹟和魔法都是存在的!

    發布者: Kenny Hong 2022-05-16
    2022-05-16

    科學研究是條永無止盡的旅程,就像潛入闃黑的水底探尋真理的寶藏,說服自己潛得愈深,就會離答案更近一點;直到透不進一絲光線時,那裡的全然未知讓人恐懼,但我們的任務正是開拓這片未知。即使每人下潛的理由不同,但需要的勇氣、運氣與實力卻都非同小可,而這艱辛的過程沒有親自走過,永遠也不會知曉。

  • 路障日記

    路障日記23:慢活附醫

    發布者: Kenny Hong 2022-03-05
    2022-03-05

    到附醫實習前,原以為和臺北榮總會有巨大的實力落差,但至少在外科部並非如此。如C主任所說,這裡既是陽明交大的教學醫院,每年有這麼多的學生前來學習,醫師當然要有足夠的能力和教學量能;雖然主治醫師的人數少,但手術種類依舊多元,所以更必須多方涉獵。

  • 路障日記

    路障日記20:與失敗共舞

    發布者: Kenny Hong 2021-12-03
    2021-12-03

    對遲遲未能畢業的研究生而言,機器壞掉跟病人死掉,同樣令人崩潰。你可能會想,病人死掉是多大的事情,怎能和冷冰冰的機器故障相提並論?但對研究生而言就是這樣,每天都想撞牆,壓力大到出現睡眠障礙、整天精神不濟。

  • 陽明紀事社會評論

    失序的院校防疫政策?談大疫下的學權議題

    發布者: Kenny Hong 2021-10-25
    2021-10-25

    很遺憾地,在「超前部署」的口號喊了一年後,中央、醫院到學校仍是一片混亂:院方無奈政府沒給配套、學生抱怨學校相應不理、大眾指責學生只想逃避。於是院校自食其力尋找資源、科部默許學生自主學習,在模糊的規定之下,大家終究找到讓彼此好做事的方法,臨床事務也在疫情平緩後回歸常軌。

  • 陽明紀事

    陽明交大合校,NYMU的最後一天

    發布者: Kenny Hong 2021-01-31
    2021-01-31

    陽明是個很美麗的地方。 雖然只是在學五年多的準校友,但這裡的人們、歷史、花草樹木和與世無爭的氣息,都相當令人著迷。即使在這裡並不總是平安順利,我仍以身為陽明人為榮。

  • 陽明紀事

    國考前,來獨力辦一場展覽!

    發布者: Kenny Hong 2020-06-10
    2020-06-10

    今年是陽明45週年的校慶,也是陽明大學最後一次的校慶。作為最能代表本校精神的十字軍社社長,我希望在合校前能夠梳理這所學校、以及眾多服務隊的悠久歷史,尋找師長口中的「十字軍精神」究竟是什麼樣的存在。

  • 陽明紀事

    第二屆藍花楹文學獎《鼠》

    發布者: Kenny Hong 2020-05-19
    2020-05-19

    若真是天要降大任於斯人,除了勞其筋骨餓其體膚外,心志之苦應該是最讓人難受的。偶爾人們想起我的存在,隨口拋來一句:「你實驗進度怎麼樣了?」我便沒好氣地回道:「這種問題就跟問女生體重一樣,沒禮貌。」其實不是禮不禮貌的問題,而是在問與答都不合時宜的當下,任何應對都顯得徒勞。

  • 陽明紀事

    陽明九景文學獎《在燈暗與亮起之間》

    發布者: Kenny Hong 2020-05-19
    2020-05-19

    藝空間、小展演廳、音前,這裡換過一個又一個名字,從稱呼它的方式就能看出一個人的年級。當這裡疊加著新的故事,聽過它前一個名字的人卻也慢慢地離開,不變的是它的寬容。它無私地為台上的人們灑下光芒,即便他們對戲時洩露了些許生硬與不成熟;如同醫院的產房一般,年復一年目睹人們最為青澀的展演,然後送別他們前往更大、更亮麗的舞台。

  • 1
  • 2
  • 3
  • 4

洪邦喻 B.Y. Hong

洪邦喻 B.Y. Hong

我是邦喻,今年28歲,金牛座。
臺北榮總家庭醫學部住院醫師。
國立陽明交通大學醫學系醫師科學家組、
暨臨床醫學研究所碩士畢。

希望自己成為與眾不同的醫生,
喜歡用不同的形式和自己或他者對話。

自許是一個創作者,腦袋總有點子在醞釀;
近年跳進ACG的坑,熱衷於現地參戰與聖地巡禮。
期許自己在承擔白袍的重量時不忘初衷,
朝自己的理想努力邁進。

近期文章

  • 家醫日記1:Vibe coding
  • 活著的缺席,不在場的生命:《獻給阿爾吉儂的花束》
  • 2025瀨戶藝:黑暗的歷史、島上的光-大島
  • 與所望見的風景,在迷茫中同行
  • 歪兔日記5:醫師的價值
  • 歪兔日記4:宛如地獄
  • 歪兔日記3:執著的迴圈
  • 歪兔日記2:千杯不醉的孩子
  • 歪兔日記1:深夜裡的歌聲
  • 卓越的另一種選擇

© 2021-2025 邦邦的日常隨筆 | Created by Bang-Yu Hong|All rights reserved.

邦邦的日常隨筆
  • 首頁
  • 關於我
  • 白袍故事
  • 陽明紀事
  • 藝文雜思
  • 社會評論
  • 旅行足跡
  • 日常隨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