邦邦的日常隨筆
  • 首頁
  • 關於我
  • 白袍故事
  • 陽明紀事
  • 藝文雜思
  • 社會評論
  • 旅行足跡
  • 日常隨筆
陽明紀事

社評頒獎典禮評審致詞稿

發布者: Kenny Hong 2019-07-30
2019-07-30 574 次觀看
574

今年五月,很榮幸擔任本年度校內社團評鑑的學生評審。社評當天拿著評分表,輪流審視各社團呈現的資料,有者將檔案印成多本精裝,表情自信氣勢磅礡;亦有者郭公夏五疑信相參,心情頹喪無心應戰。

身為四年不退的社團人,社評對我來說是令人困惑的:一方面自己替十字軍拿過優等,認為按照評鑑標準逐項準備並無困難;一方面看到社團遇上各種危機,社評似乎卻無助改善惡劣生態,便覺評鑑是否僅是形式,實質上除了增加學生負擔別無用處?

評審會議時,我於是將自己的疑慮向大家提出。課輔組的鎮全哥認為我的想法不無道理,邀請我在頒獎暨交接典禮當天前去致詞,分享我的感觸以及對社團的建議。同是社團玩咖,建議自不敢當;然既是代表評審團致詞,仍希望能給台下學弟妹些許鼓勵,因此粗擬下述講稿,若有任何可取之處,願能為陽明的社團風氣帶來改善。

社團評鑑評審合照(圖:陽明大學課輔組)

《致詞稿》

各位師長、同學們好,我是今年的學生評審洪邦喻,是去年十字軍社的社長組、也是現在人醫的對外顧問。承蒙課輔組邀請,今天要請各位花五分鐘的時間聽我狐假虎威、招搖撞騙一下,向各位分享其他評審的意見、以及我個人的一些經驗。

我去年是被評鑑的,今年則是評鑑別人的。這給我一個好處,去年我怎麼豪洨評審老師,今年就知道你們怎麼豪洨我;去年我做了多少表面工夫,今年同樣看得清清楚楚。像活動要有檢討報告,但沒收到參加者回饋怎麼辦?嘿!自己寫一寫就好。或是說社評規定要把財務公開徵信,結果當天每個社團都截一張「把收支表上傳到FB社團」的圖,上傳日期兩天前、一天前、還有兩分鐘前的。

之前我總覺得社評是個很荒謬的東西,按照那個檢核表一項一項做下來,我可以把文書工作做得非常漂亮。組織章程,OK;年度計畫,OK;財務管理,嗯有空白收據沒在怕的,OK。

但是那些項目離我們都好遙遠。我舉個例子好了,有多少社團在準備社評外有看過組織章程的?或是哪些社長在寫短中長程計畫,心裡想的是「噢,社團正走在一條偉大的航道上,真期待五年後它會有多壯大哪!」而不是「林北終於退休啦,終於抓到交替了,爽」?所以我去年就想,社評做得好不好跟你把這個社團經營得如何,根本沒有關係,文件弄得美美的、嘴巴會唬爛一點,優等或甲等根本是a piece of cake。

以上想法,在今年我在人醫待到第四年、以及擔任社評委員後,有了不同的觀點。

課輔組的立場,是希望以社評為契機,讓社團重新審視這一年來做過的東西,提供一個動力讓社團得以傳承。然而,因為我剛提過的種種原因,例如與學生的關聯性、或是流於形式的逐項勾選,反而因小失大,讓社團能順利傳承的美意變成社長們期末的負擔。

當天評審們的共識,「幫助社團傳承和永續經營」才是社團評鑑的最高宗旨。有沒有附簽到表、或是資料是否印成精裝冊都不是重點。我們注意到有些社團,在擬定計畫的時候以社評評分的項目為目標,而忽略如何讓已經做得很好的部分更加精進、甚至變成可以延續的特色;或是文件擺出來很漂亮,幹部很盡責、帳目很清楚,但怎麼社員就是留不住?

這幾年社團整體似乎都在走下坡,服務隊撐得很辛苦,有些社團每年也只有個位數的新生,連幹部的位置都補不滿。但除了學弟妹參與課外活動的意願越來越低外,社團這邊其實也能夠做點努力。例如交接上,能不能靠著和學長姐更頻繁的互動,來增進社員對社團的向心力;幹部傳承上,前一屆能不能把經驗完整留存、並且很容易讓後人去搜尋;活動的檢討有沒有具體的改善方案,避免人力一減少、遇到問題就直接死掉?以上這些建議在社評項目裡就有機會去補足,簡單講就是你資料既然都做了,當然要讓它發揮最大的價值啊!

最後,每個社團都要思考轉型的可能性。社員變少、大二不接幹部、未來還有合校等等事情,你問我怎麼解決,我也沒有標準答案。但是,今年評審會議中特別點名稱讚的,有許多就是小而美的社團:例如綠創、瑜珈、愛呀你好、羊大隨彩,還有物輔系系學會,這代表就算不是合唱、愛杏這種社評常勝軍,一樣能找到自己玩得開心、又留給下一屆自由發揮空間的方法。

以上,在座都是已經、或即將帶領社團繼續闖蕩一年的人,縱使社團經營這條路風風雨雨,但希望大家都能喜歡自己做的事情,而且能為此感到驕傲:我們,是會玩社團的人。辛苦大家了,祝福各位!

社評頒獎典禮,代表評審團致詞(圖:陽明大學課輔組)
社團評鑑陽明
上一篇
反送中,卻無視公投送終?
下一篇
神話終將化為虛無:實境劇《Apocalypse》

推薦文章

卓越的另一種選擇

最好與最壞都是現在進行式:新傳獎得獎感言

碩論謝辭:奇蹟和魔法都是存在的!

失序的院校防疫政策?談大疫下的學權議題

陽明交大合校,NYMU的最後一天

國考前,來獨力辦一場展覽!

第二屆藍花楹文學獎《鼠》

陽明九景文學獎《在燈暗與亮起之間》

室友進院了,我還在區段地獄

把燈點亮,我們於此交會:始結劇《Sere...

留言 取消

儲存留言設定

洪邦喻 B.Y. Hong

洪邦喻 B.Y. Hong

我是邦喻,今年28歲,金牛座。
臺北榮總家醫科第一年住院醫師。
國立陽明交通大學醫學系醫師科學家組、
暨臨床醫學研究所碩士畢。

希望自己成為與眾不同的醫生,
喜歡用不同的形式和自己或他者對話。

自許是一個創作者,腦袋總有點子在醞釀;
近年跳進ACG的坑,熱衷於現地參戰與聖地巡禮。
期許自己在承擔白袍的重量時不忘初衷,
朝自己的理想努力邁進。

近期文章

  • 活著的缺席,不在場的生命:《獻給阿爾吉儂的花束》
  • 2025瀨戶藝:黑暗的歷史、島上的光-大島
  • 與所望見的風景,在迷茫中同行
  • 歪兔日記5:醫師的價值
  • 歪兔日記4:宛如地獄
  • 歪兔日記3:執著的迴圈
  • 歪兔日記2:千杯不醉的孩子
  • 歪兔日記1:深夜裡的歌聲
  • 卓越的另一種選擇
  • 阿替日記6:胡大哥的朋友

© 2021-2025 邦邦的日常隨筆 | Created by Bang-Yu Hong|All rights reserved.

邦邦的日常隨筆
  • 首頁
  • 關於我
  • 白袍故事
  • 陽明紀事
  • 藝文雜思
  • 社會評論
  • 旅行足跡
  • 日常隨筆